今周刊876集
吃得幸福P186頁報導
憑這一味反攻大陸
看過一句名言:「只有熱愛是最好的老師,它遠遠超過了責任感。」
每次吃到「巷上食璞」老闆林燕吟師傅做的創意菜,總讓我想起這句話。
入行三十幾年的他,除了擅長川、客料理,在其深厚底子下不斷學習,創意菜更擄獲饕客的胃。
一說到中式料理的創意菜,我有些饕客朋友有很不認同,覺得就如西式的無國界料理,
常讓人不知所以;但我認為這關係到廚師的基本功夠不夠扎實,
如能在其深厚的烹調基礎下,做出協調融合的口味,
再結合驚奇的口感,這樣的創意菜和無國界料理,絕對比正統菜色,
更讓人印象深刻及回味無窮。
入行三十二年的林燕吟雖已年進半百,卻是我看過少數非常樂於進廚房的老闆師傅;
幾乎天天拿鍋鏟、上爐台的他說,雖然做了這麼久,偶爾還是會失手,
但我想,他其實是有一顆熱愛做菜的心,就是這顆熱愛之心成為導師,
才能樂此不疲且充滿創意。
林燕吟強調,創意菜要受歡迎,必須以口味取勝。
他開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「巷上食璞」,不但平日高朋滿座,
假日也能吸引當地上班族帶著家人專程前來用餐。
使這個開了三年多的餐廳,成了滿布電子公司和電視台餐飲大戰區的常勝軍。
鮮魚、爽脆酸菜入味
為符合市場需求,菜單上川、客、湘、台等料理的影子都有,但讓我佩服的是,
林師傅所做的融合和結合,總令人激賞。
例如湖南菜的「剁椒魚頭」,除了有濃濃泡椒香氣,它添了客家酸菜的酸香層次,
及鮮嫩魚肉和爽脆酸菜搭配,菜一上桌便香氣撲鼻、誘人口舌。
再說說「窩窩頭」,口味和口感都與傳統乾硬雜糧窩窩頭大異其趣,
這是去大陸旅遊學到並改良的。把有凹槽造型的黑糖饅頭當盛器,炒香的餡料填入食用,
炒料冬夏不同,夏天用有醃漬酸香味的醃瓜丁炒松阪豬肉丁,
冬天則用菜心,餡料的鹹香爽脆搭配微甜Q勁的黑糖饅頭,一推出就成招牌。
旅遊讓他不斷吸收養分,大陸的「老乾媽醬」是又黑又鹹的辣椒醬,
被林師傅和台灣廠商研究改良,
成為顏色又漂亮、香氣更飽滿的「湖南豆豉油辣子醬」,吃到的台商非常驚豔稱:
憑這一味就可「反攻大陸」;而以這個辣椒醬調味的口水雞、大刀耳片,真市是不同凡響。
雞捲、肉羹工序繁複
口味奇佳的「大刀耳片」是展現刀工、美感的一道菜。
豬耳朵滷兩小時,浸泡三小時,使其又脆又嫩,把豬耳朵層層疊高成型如有美麗紋路的
「豬耳朵大理石」,再以講究的刀工片成薄片,兼具美感與美味。
由於純手工製作,不一定每天有供應,最好先預訂。
說到預訂菜,一位電視台老闆最愛台式小吃「雞捲」和「肉羹」,
我才想到,林師傅的父親在新北市土城區開了名氣響亮的「冬瓜肉飯」,
他傳承父親的手藝,
雞捲用腰內肉、芋頭、洋蔥當餡,豆皮捲入炸香,光是洋蔥丁脫水,
保留洋蔥甜香味的工序,就讓人卻步,更別說把夾心肉條用手工摔出Q感的肉羹,
純肉條不包漿,先以油蔥酥和胡椒醃後冷藏半天,
鮮美的湯頭則是煮肉條的湯汁和蘿蔔湯融合不勾芡,清香肉嫩。
泡椒、泡菜親手醃製
這麼費工的小吃實在不敷成本,但林師傅從客人的滿足得到很大的成就感,
他說,因為熱愛所以講究,想做出美味絕不能偷工和貪方便,
他自己醃泡椒、泡菜,盡可能自製。
不說大菜,光吃小菜「泡椒柳頁魚」,將肚裡有著滿滿魚卵的柳頁魚燜煮,
讓乾煸蒜頭、辣椒的香氣入味。
林師傅說「宴席看小碟」,如果連小菜都不行,還會讓客人有所期待嗎?
文章摘自今周刊876期,感謝今周刊的刊登及潘秉新小姐採訪報導!